阴山之莲_分卷阅读16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分卷阅读16 (第2/2页)

r>
只愿君心似我心,定不负相思意。

他:你曾说妙莲是镜湖,我是苍鹰,苍鹰的心,不属于镜湖。我是苍鹰,那你呢,你是什么?

我:你不是早知道嘛。

他:我想听你亲自说!

我:宥连。

他:宥连是什么?

我:白云,苍鹰在哪里,白云就在哪里。

尾声

太和二十三年,拓跋宏崩,时年三十三岁,谥号孝文帝。据说,他死前下令,让曾犯下大过的冯昭仪殉葬,追封“幽皇后”,陪葬长陵。

玄黑厚实的棺椁里,躺着遗容沉静的孝文帝贵体,在他胸前,捧着一戴,雪白如新的羊皮帽,像一朵白云,漂浮于幽深的陵寝之中。

宗室朝臣无不痛哭流涕,如丧考妣,纷纷感念道,先帝虽然一心主张汉化,却不忘鲜卑族,牧马放羊的传统,实在令人感佩。

不过这些事,早已与我无关了。

阴山下的武川镇,是鲜卑边境,军事六镇之首,是与柔然接壤的要冲之地,不仅兵甲繁盛,商人往来也络绎不绝,甚为热闹。

武川镇东,有一家小小的高氏药铺,郎中医术高明,活人无数,在这些刀头舔血的武川军户中,有“活菩萨”之称。

我带着顺阳,踏进这家铺子,只见三面药柜,靠墙而设,兀立接顶。右方有一铺面,早有数人等候,一位水蓝长衫的医士,正在给在座一人,沉吟把脉。

他察觉到我的到来,抬眼微微一笑,寂然安宁的脸上,不见岁月的沧桑。

我颔首致意,他平举右手,往后一指,我欣然会意,挑开素色门帘,踏入后院。

这是一个不甚宽敞的二进院落,中央有一口天井,两个颇小的孩童正在围着追逐嬉闹,左边一架茅草篷子,一位肩宽腰圆的短褐少年,正在劈材,更深处有一位草青襦裙妇人,端着扁平的箩筐,正在细心挑拣药材。

她注意到了我,放下筐子,快步奔过来,惊喜道,“阿哲,你终于来看我了。”

她的俏脸不再白嫩腻滑,却散发着自在柔和。

“妙莲,你过得好吗?”我抚摸着她青缎似的鬓发。

“阿哲,这应该是我问你才对”,她微微撅嘴道,“每次二哥辗转托人来信,都说你没事,家里一切安好,但是又说的不清不楚。”

我将顺阳拉了过来,柔声道,“妙云,快叫阿那敦(小姨)”。

顺阳伶俐地叫了句。

“呀”,妙莲才似发现了这个孩子,弯腰温柔地打量她道,“好粉雕玉琢的女娃,琥珀似的眼珠儿,和阿哲一模一样,下巴倒是很像我,难怪名字与我同一字。”

“不害臊!”我如幼时般,刮了刮她的鼻子。

她不依道,“阿哲,我看着她可欢喜了,就和自己的孩子一样。”

说完,向茅草棚唤道,“欢儿,快过来,带这个meimei到阴凉处坐一坐,陪她吃点瓜果。”

少年扔下斧子,小跑过来,我也向顺阳点了点头。

黝黑的精壮少年,带着顺阳,来到天井边的桂树下,再搬来了案几和胡床,请她坐下,自己又去炊房,拿来了一个金黄的密瓜,利索地剖开切匀。

他将切好的一片瓜馕,端给顺阳,可是顺阳直杵杵地站着,默然不接,眉头紧皱地盯着他的手。

少年楞住半天,顺着她的目光左看右看,才会意地打了桶水上来,洗干净手,再冲洗了瓜馕,才又递给她,顺阳这才用手





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